各学院:
根据《广州市教育局关于2020年广州市高校创新创业(就业)教育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附件1),我校可限额申报2020年广州市高校创新创业(就业)教育项目,包括平台建设、课程与教学研究、特色活动,三类项目总额限报10项。为做好项目推荐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类型
(一)平台建设项目,面向广州地区高校,旨在为在穗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提供信息、服务等线上平台或场地、设施等。注重发挥广州创新创业教育和促进就业工作的标杆示范性作用,积极创建创新创业(就业)线上线下平台和成果转化基地,鼓励线上平台开发,有助广州地区高校创新创业资源和利益的共享。支持广州地区高校投资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园”,或者依托行业、开发区创业园、科技园等,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面向市场,利用校企合作的机制,自主创建大学生“三创”(创意、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基地。
项目周期2年。重点项目200万元/项,一般项目100万元/项,分2年划拨。
(二)课程与教学研究项目,面向广州地区高校教师,旨在构建创新创业梯级课程体系,侧重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创新创业教育国际比较、课程设置与职业生涯规划结合、政策咨询等研究。鼓励教师开发基础启蒙类、兴趣引导类、知识技能类、实践实训类、创新性和批判性思维类、创新创意类课程;针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及就业需求,开发财税、金融、法规、企业管理、风险控制、知识产权保护等实务课程;探索跨专业交叉课程、复合课程、操作课程、体验课程建设,以课程为载体传授创业、就业实践活动基本规律、技能和方法。课程与教学研究项目侧重开发在线课程,实现广州地区高校资源共享。
项目周期2年。20万元/项,分2年划拨。
(三)特色活动项目,面向广州市属高校,旨在激发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热情,组织学生开展创业就业培训和特色活动,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开展创业、就业。活动方案设计应力求丰满、具体,重点突出,能够提升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以创业促就业。鼓励高校将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包括围绕创新创业前沿的教学、科研问题,开展学术研讨、示范课讲授、就业辅导、创新创业精英培训、创新创业成果展示与路演等,重点支持面向港澳高校学生、就业困难学生群体的活动项目申请。
项目周期1年。10万元/项。
2020年度三类项目的期限统一从2020年1月开始。
二、申请条件
(一)各学院实行限额申报,基础医学院、第一、第二、第三临床学院限报2项,其他各学院限报1项,类别不限。学院应对所报项目的先进性、科学性、可行性进行论证,并择优排序推荐。
(二)各类项目负责人不得同时申报超过2个项目,相同或相近内容如已获得省级及以上立项的不得再重复申报。有在研广州市高校创新创业项目立项的项目负责人不能申报同类项目。
(三)申请人应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事业心强,工作踏实,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对拟开展的项目具有创新性构想,有较强的团结协作精神和相应的组织、管理能力;具有中级及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硕士及硕士以上学位,具有创新创业教育相关工作经历。项目成员不得超过8人。
(四)鼓励广州地区省部属高校与广州市属高校联合申报并给予优先支持,申报单位和参与单位均需在项目申报书上加盖单位公章确认;鼓励吸引企业资金合作开展创新创业及促进就业活动;鼓励涉及IAB产业的相关平台、课程与活动申报。
三、材料要求
(一)请申报人填写申报书(附件2-4,原件一式3份),有支撑材料的请提供相关佐证材料(一式3份)。项目评分标准请见附件1。
(二)申报书中无其他参与单位的相应位置请填无,有广医系统以外的参与单位的需要加盖合作单位意见和公章。
(三)申报书中学校推荐意见请申报人先自拟初稿。
(四)各学院收齐材料后,按照推荐顺序排序汇总,填写《广州市高校创新创业(就业)教育项目推荐一览表》(附件5,一式1份,加盖学院公章),于2019年2月27日前交到番禺校区行政楼204室,电子版由学院汇总后以“(**学院)2020年创新创业教育项目申报材料”形式命名,发至邮箱gzyjxyj@163.com。逾期未报送者,视为放弃申报。
(五)教务处将各项目申报书盖章后返回给各单位,各项目需于2019年3月14日前登录广州市教育局网站(http://www.gzedu.gov.cn/),进入“业务”栏目,点击右下角“教育评估”-“业务系统”-“广州市高校创新创业网上评估系统”,进入网上填报,登录账号由申请人自行申请。
附件:1、广州市教育局关于2020年广州市高校创新创业(就业
教育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2-4、各类项目申报书
5、广州市高校创新创业(就业)教育项目申报一览表
教务处
2019年1月22日
(联系人:黄桦,张辉;电话:37103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