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教学单位:
为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进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改革,加快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进程,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应用与共享,学校引进了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即广州医科大学e学中心。现决定开展e学中心自建课程资源建设工作,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 平台使用、
1.为了给师生更好的教学体验及更高质量的服务,原云课堂平台将逐渐淘汰。所有新建课程需统一在e学中心进行建设,云课堂已建课程需逐步迁移至新平台。e学中心课程中心网址为:http://gzhmu.fanya.chaoxing.com/portal,网站右下角有客服可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
2.e学中心平台账号为OA工号,初始密码为123456(登录后请修改密码)。
3. 平台有同步的APP手机服务端,可以通过扫码下载软件,软件可实现课后答疑、课堂秒速点名等功能。
二、课程建设范围与时间安排
1. 需参加2019年验收的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等,具体名单见附件1,要求于2019年6月30日之前完成课程上线,并组织学生使用。此类课程在平台上的建设使用情况将作为2019年度广东省教育厅结题验收的重要依据(预计10月开展)。
2. 需参加2019年验收的校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等,具体名单见附件2,要求于2019年8月31日之前完成课程上线,并组织学生使用。此类课程在平台上的建设使用情况直接作为2019年度校级结题验收依据(预计时间11月开展)。
3. 原云课堂即将停用,原已建课程(附件3,部分课程可能与其他附件表格重复)请于2019年8月31日前迁移至e学中心平台并进一步完善资源,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4. 2018年度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培育项目,具体名单见附件4, 2019年8月31日前完成课程上线,并组织学生使用。
5. 其他立项建设的课程,具体名单见附件5,要按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的要求,边建设边上线,逐步完成课程资源建设,建设情况将作为推荐高一级别项目或验收结题的重要依据。
6. 其他未获得立项的课程也可在平台进行建设,由课程负责人或教研室主任对课程内容负责,所在学院进行审核。建设成熟,使用良好的方可参与校级及以上课程立项申报。
三、课程建设内容
1. 上传或迁移的课程资源要确保系统性和完整性,内容应包括:教学视频、教学大纲、教案、讲义、多媒体教学课件、习题、作业、教学参考资料、团队成员简介、课程简介等;
2. 上传或迁移的课程资源要确保不存在思想性、导向性和科学性问题,不涉及国家安全、保密及其它不适合网络公开的内容,不得侵犯他人(或组织)的知识产权。
3. 课程负责人和主讲团队应充分利用平台在线服务功能,边建设边应用,积极开展研讨式、探究式、混合式及翻转课堂教学,努力探索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
4. 项目负责人是课程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二级学院应对课程质量进行检查与指导。
四、其他说明
1. 立项课程的负责人或指定专门的团队成员凭OA号登录平台,开展课程资源建设,以保证课程资源的准确性、科学性。其他团队成员可凭OA号登录后参与该课程的教学管理等工作。在申请建课页面的说明栏目中需注明课程类别,如在线开放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视频公开课等。
2. 此次课程建设和迁移工作是“建设金课、淘汰水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各二级学院要高度重视,组织本学院相关课程负责人按期保质保量完成课程资源建设与迁移工作。同时鼓励广大教师以学校新的教学平台为阵地,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改革;以建设各类在线开放课程(SPOC/MOOC等)为契机,力争打造一批高级别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加快我校优质课程资源的应用与推广。
3. 学校将分别在各类课程建设时间截至后,对各学院课程建设或迁移情况进行统计并通报,并将其作为院系评估的重要指标。
4. 由于涉及课程众多,立项时间跨度较大,负责人变动等,汇总表格难免存在 疏漏,如有不准确之处,请谅解并与教务处联系更正。
附件:
1. 需参加2019年验收的省级课程名单
2. 需参加2019年验收的校级课程名单
3. 原云课堂已建课程名单
4. 2018年度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培育项目名单
5. 其他各类立项建设课程名单
6. 平台使用手册(教师版)
(联系人:黄桦,张辉;联系电话:37103522)
广州医科大学教务处
2019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