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医科大学医学类专业临床实习
教学工作要求
实习教学是高等院校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毕业生走向社会和上岗前提升整体素质的必经阶段。学校临床实习教学工作实行“校-院-基地”三级管理。为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学生实习教学的管理,规范学生的实习行为,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全面提高实习质量,特制定以下要求。
一、管理职责
(一)学校
学校教务处、学生处是实习教学工作主管部门。教务处负责制订实习教学工作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和质量监控;审核各专业的实习大纲、实习计划;统筹组织毕业考试等工作;组织协调各学院实习教学基地的建设管理;组织教学基地兼职教师的审核和聘任工作。学生处负责实习生思想政治工作、学习生活、考勤、下点转点的交通安排等管理工作,负责优秀实习生的评选工作。
(二)学院
学院负责本学院学生实习教学工作的组织,协助学校教务处做好本学院相关实习基地的管理,指导实习基地开展各项实习工作,并做好实习教学质量的监控。
1.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实习计划,完善实习教学大纲。
2.根据实习计划、实习教学大纲和实习教学的实际条件,负责实习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3.负责编排实习组、选派实习干部。负责实习生的管理,做好实习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协助解决实习生学习、生活上的问题。
4.负责组织实习前动员,宣讲实习目的、介绍实习基地情况,加强纪律教育、安全教育、保密教育等,组织实习前培训。
5.深入各实习基地,了解教师带教和了解学生思想、实习、生活情况,检查和落实实习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实习质量监控,解决实习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6.定期组织专家到实习基地检查基地教师实习教学水平并进行实习教学指导,了解实习基地出科考试情况;选派副高级职称以上的教师参加学校教务处组织的实习教学检查。统筹组织实习生出科考试,协助教务处完成毕业考试等工作。
7.每年实习结束后进行实习工作总结,报教务处备案。
(三)实习基地
按照学校的管理规定和实习要求,对实习生思想政治工作、专业实习、考核鉴定、考勤等实行全面管理。
1.应指定一名领导分管实习教学工作,建立分管领导定期检查教学工作的制度。建立教学激励机制以提高带教教师的教学意识,保证实习教学质量。
2.需配备专职或兼职教学管理干部、实习生的兼职班主任(或教学秘书),保证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实习科室(部门)应选派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好,业务技术高、热心教学、认真负责的中级以上职称教师承担实习带教任务;教学管理部门和实习科室对带教老师的教学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
3.召开实习前教学工作会议
接收新一届实习生前两周,实习基地应组织教学主管部门、各实习科室召开实习教学工作会议,检查实习准备工作,包括各科室的教学计划、带教老师、实习生宿舍、值班室床位、岗前教育安排、实习辅导资料等。
4.举办入院和入科前教育(岗前教育)
认真组织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医德医风专题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入院教育。每批实习医师进入科室当天应进行岗前教育,内容包括各科室情况、医疗工作常规、注意事项、安全教育、相关规定等。参加人员包括教研室主任、教学秘书、兼职班主任、各病区区长(护士长)。
5.对实习质量进行监控
(1)定期进行教学检查,召开实习生座谈会
为及时发现、及时纠正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实习基地应定期进行教学检查,召开实习生座谈会(至少每季度召开一次),参加人员包括教学科(科教科)责任人、教研室主任、教学秘书、兼职班主任、各病区区长。
(2)实习总结
每届实习生离院前二周,应组织各实习科室召开实习总结工作会议,组织实习生填写意见反馈表,总结本届学生的实习教学工作,包括实习计划的执行、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经验交流等,并及时将总结的经验、意见反馈到学校。
二、实习教学工作要求
(一)教学查房
各科室应坚持每两周至少一次由中级职称以上教师带实习生进行专门的教学查房。
(二)病例讨论
各科室每两周至少安排一次以上由中级职称以上或住院总医师带领的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病例讨论。
(三)小讲课
各科室至少每两周安排一次以上由中级职称以上教师针对实习生讲授的小讲课(专题讲座)。
(四)出科考核
为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由实习基地组织对本科室即将结束实习的学生进行出科考核。凡各实习科目出科时临床技能考试或综合理论笔试不及格者,可在毕业考试前重考该项目一次,重考由学生所在的学院负责组织,成绩合格者才能参加毕业考试。重考仍不及格者,不能参加毕业考试,按学校相关规定处理。
1.综合鉴定
在出科实习结束前的一周内,由实习科室指定专人负责对实习生的综合表现进行全面鉴定、评分,以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进行评定(详见各科目实习鉴定表)。凡实习表现综合鉴定评分不及格者,作为该门课程实习不及格。可在该年级学生实习结束后补该科实习一次。补实习后经重新鉴定及业务考核成绩均能及格者方可毕业,仍不及格者按学校相关规定处理。
2.业务考核
各实习科目的临床技能考试和综合理论笔试成绩均及格者,两部分各按百分之五十计算为该科目实习总评成绩。凡各科目出科时临床技能考试或综合理论笔试不及格者,作为该科目实习不及格,不予以评定总评成绩,以不及格成绩作为出科考试原始记录成绩;两部分均不及格者以不及格的最高成绩作为出科考试原始记录成绩。不及格部分经重考合格后方可评定总评成绩。
(1)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出科考试包含临床技能考试和综合理论考试两部分(各占50%)。
综合理论笔试:内容为临床基本知识和临床病例分析。在内、外、妇产、儿科每轮实习结束前一周,由学校统一组织命题、考试。
临床技能考试:内容为临床病例考核(占30%)和基本技能操作考核(占20%)。在内、外、妇产、儿科每轮实习结束前一周,由各教学医院各科室的考核鉴定小组按实习鉴定表规定的考核内容进行考核、评定成绩。
①临床病例考核
着重考核学生病史采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处理病人的能力,内容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病历书写及理论提问(详见各科病例考核评分表)。
要求:对学生在考试前抽签确定一位临床病人进行临床能力综合考核。要求学生在90分钟内完成病史询问、规范的体格检查并按教材规定的病历书写规范要求完成一份入院记录的书写,回答主考教师有关临床知识的提问。每位学生均由2位主考教师现场进行考核并予以评定成绩,具体评分标准参照各科临床病历考核评分表。
②基本技能操作考核
由各医院各科教研室的考核鉴定小组按照内、外、妇产、儿科规定应掌握的实习基本技能操作大纲有关项目进行考核。
要求:学生在考试前通过抽签指定考核各科基本技能操作考核大纲中的一项内容,在30分钟内完成(视实际情况可进行实际病例或模拟考核操作),每位学生均由2位主考教师现场进行考核并予以评定成绩,具体评分标准参照各科基本技能操作考核评分表。
(2)社区卫生实习成绩由实习单位对学生进行综合鉴定评定总成绩。
(3)神经病学、传染病学、急诊医学实习出科要进行相应操作考核,神经病学技能考核重点进行腰穿、神经系统检查考核,传染病学重点进行腹穿、隔离技术的考核,急诊医学重点进行心肺复苏术、置胃管及胃肠减压术的考核。
三、实习生工作要求
1.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分管6~10张病床的诊疗工作,观察病情,了解病人的饮食、治疗和护理工作执行情况。
2.每天上午提前半小时上班,进入病房巡视自己分管的病人,了解患者夜间病情变化及处理意见,查房前应准备好有关资料和检查器械,主动向上级医师汇报病情和检查结果,提出诊疗意见等。
3.完成分管病床的一切医疗文件书写和记录工作。对新入院病人,首先由实习生询问病史、全面进行检查,24小时内完成病历书写。病历等医疗文件书写严格按照《广东省病历书写规范》要求执行。
4.认真填写各种临床检查、辅助检查以及转诊会诊等申请单,并经上级医师签名后才能发出。对各种检查结果应认真分析、熟记,并及时按规定贴好。
5.严格执行请示汇报制度。病人的一切诊疗操作或特殊检查,应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进行。实习生开处方、下医嘱、申请各种检查、疾病证明书等,必须经上级医师同意签名后才能生效。发生医疗差错、医疗事故时,应立即向上级医师如实汇报,积极采取补救措施。
6.分管的病人如果需要会诊或到有关科室按受检查时,实习生应主动陪同前往。会诊或病例讨论时,应详细做好记录。
7.参加科室值班,值班期间不得离岗。值班时要参加晨间护理工作。掌握基本护理操作技术,并将操作内容和次数在实习登记表上记录。
8.主动参加危重病例的抢救和特医、特护工作。
9.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有责任保守患者个人隐私,不向病人透露有碍于患者身心健康的病情,积极与伤病员沟通,帮助他们解除思想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0.实行实习生晚坐班制度,实习生晚上7:00-9:00必须到病房巡视病人,书写医疗文件或自学。
11.参加单位组织的出科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科室实习。单科实习结束时应及时填写好“实习鉴定表”交科室进行鉴定和评分。
12.有住院病房的实习科室,要求学生每个专科书写完整病历1-2份(每实习2周写1份完整病历)。